大家好,感谢邀请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怎梦到西洲的问题,以及和如果梦到西洲的一些困惑,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,也没有关系,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就开始吧!
本文目录
综述
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这句诗的意思就是,如果你要是了解我的意思,明白我的心,一定要告诉我,让我也知道你的心意,非常有才情,用南风吹梦这种方法来表达他的心意。
出自《西洲曲》,五言三十二句,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。
全文感情十分细腻,"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,清辞俊语,连翩不绝,令人'情灵摇荡'。
"《西洲曲》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。
首句由"梅"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。
自此,纵然时空流转...《西洲曲》,南朝乐府民歌名,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《玉台新咏》。
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,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。
沈德潜称其"续续相生,连跗接萼,摇曳无穷,情味愈出"
(《古诗源》卷十二),陈祚明则谓之"言情之绝唱"
(《采菽堂古诗选》)。
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,从现实到梦境,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,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,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。
《西洲曲》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。
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,《西洲曲》极为难解,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"歌德巴赫猜想"。
《西洲曲》的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,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、晦涩,而是整首诗的诗意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。
之所以如此,乃是因为诗歌所涉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情节等,都有幽暗不明之处,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。
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的意思是夏天的风若知道我的情意,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西洲与她相聚。
西洲没有具体的地址,在文中指的是是思念的人所在的地方。
这句诗出自于南朝无名氏创作的乐府民歌《西洲曲》,原诗歌是这样的:
忆梅下西洲,折梅寄江北。
单衫杏子红,双鬓鸦雏色。
西洲在何处?两桨桥头渡。
日暮伯劳飞,风吹乌臼树。
树下即门前,门中露翠钿。
开门郎不至,出门采红莲。
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。
低头弄莲子,莲子清如水。
置莲怀袖中,莲心彻底红。
忆郎郎不至,仰首望飞鸿。
鸿飞满西洲,望郎上青楼。
楼高望不见,尽日栏杆头。
栏杆十二曲,垂手明如玉。
卷帘天自高,海水摇空绿。
海水梦悠悠,君愁我亦愁。
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。
这首诗歌的意思是:
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,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。
(她那)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,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。
西洲到底在哪里?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。
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,晚风吹拂着乌桕树。
树下就是她的家,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。
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,便出门去采红莲。
、
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,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。
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,爱你的感情就
流水一般缠绵悱恻,纯净悠长。
把莲子藏在袖子里,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。
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,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。
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,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。
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,她整天倚在栏杆上。
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,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。
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,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。
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,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。
夏天的风若知道我的情意,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西洲(与她相聚)。
为了帮助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歌,我整理出了一些难点注释:
①西洲曲:乐府曲调名。
②“忆梅”二句:女子见到梅花又落,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,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。
下,落下,飘落。
西洲,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。
江北,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。
③鸦雏色: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。
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。
④两桨桥头渡:从桥头划船过去,划两桨就到了。
⑤伯劳:鸟名,仲夏始鸣,喜欢单栖。
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,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。
⑥乌臼:现在写作“乌桕”。
⑦翠钿: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。
⑧莲子:和“怜子”谐音双关。
⑨青如水:和“清如水”谐音,隐喻爱情的纯洁。
⑩莲心:和“怜心”谐音,即爱情之心。
⑪望飞鸿: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。
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。
⑫青楼:油漆成青色的楼。
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。
⑬尽日:整天。
⑭垂手:女子垂下扶着栏杆的手。
⑮“卷帘”二句:卷帘眺望,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。
海水,这里指浩荡的江水。
一说指秋夜的蓝天。
⑯海水梦悠悠:梦境像浩荡的江水一样悠长。
知道了诗歌的意思了,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背景和赏析吧!
关于这首诗的时代和作者有许多不同的说法:
有些版本说是江淹或梁武帝,都不可信。
从其格调及词句的工巧来看,它应是经过文人加工修润的南朝后期的民歌,可能产生于梁代。
《西洲曲》全诗主要写一个少女,刻划她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:
此诗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,从现实到梦境,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,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,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。
首句由“梅”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。
自此,纵然时空流转,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。
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:西洲游乐,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、光彩照人;开门迎郎,满怀希望继而失望,心情跌宕;出门采莲,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;登楼望郎,凭栏苦候,寄情南风与幽梦,盼望与情人相聚。
这其中时空变化,心情也多变,时而焦虑,时而温情,时而甜蜜,时而惆怅,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。
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:
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比如“门中露翠钿”一句,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,而“采莲南塘秋”六句,是全篇的精华所在,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,借物抒情,通过“采莲”“弄莲”“置莲”三个动作,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,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,真情感人。
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。
“开门迎郎”场景中,四个“门”字的叠用,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,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。
“出门采莲”场景中,又连用七个“莲”字,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。
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,朗朗上口。
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。
双关隐语,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,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。
一说“莲”与“怜”字谐音双关,而“怜”又是“爱”的意思,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。
同时,“莲子青如水”暗示感情的纯洁,而“莲心彻底红”是说感情的浓烈。
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。
《西洲曲》是南朝民歌的名篇,千古流传。
歌辞音节和谐流畅,语言宛转动人,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,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。
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出处:
西洲曲
西洲曲
作者:佚名
(南北朝)
……
卷帘天自高,海水摇空绿。
海水梦悠悠,君愁我亦愁。
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。
出自《西洲曲》,五言三十二句,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。
全文感情十分细腻,"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,清辞俊语,连翩不绝,令人'情灵摇荡'。
"《西洲曲》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。
首句由"梅"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。
自此,纵然时空流转...
作品赏析
创作特点
心思巧藏,以动作展现心境"折梅寄江北",女主人公折梅一枝,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,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,于是穿上了"杏子红"的"单衫",梳起了"鸦雏色"的头发。
一折、一穿、一梳,动作看似随意,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。
争议
这首《西洲曲》,郭茂倩编的《乐府诗集》收入"杂曲歌辞"类,认为是"古辞"。
《玉台新咏》作江淹诗,但宋本不载。
明清人编的古诗选本,或作"晋辞",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。
这个问题,很难成定论。
但从内容和风格看,它当是经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民歌,十分精致流丽,广为后人传诵。
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。
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一首《西洲曲》的最后一句,“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”。
全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,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。
描述的就是一对恋人大梦一生的故事,不管结局两人是否在一起,是否真的是一场梦,这种对爱情的忠贞以及执着。
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